水是人体除氧以外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营养素。

表1 各种组织器官的含水量(以单位重量记)
组织器官 | 水分(%) | 组织器官 | 水分(%) |
血液 | 83.0 | 脑 | 74.8 |
肾脏 | 82.7 | 肠 | 74.5 |
心脏 | 79.2 | 皮肤 | 72.0 |
肺脏 | 79.0 | 肝脏 | 68.3 |
脾脏 | 75.8 | 骨骼 | 22.0 |
肌肉 | 75.6 | 脂肪组织 | 10.0 |

①1克水温度升高1°C时比很多同质量其它物质所需的热量多;
②水的蒸发散热效能高:1mL水在37°C完全蒸发可散热0.585Kcal;
良好溶剂;
水是体内化学反应的反应介质;
人体的电解质酸碱平衡靠水来维持。
水的需要量随体重、年龄、气候、运动和劳动强度、膳食、代谢情况而异。
正常成人每日需水2400mL~4000mL。正常人的需水量随年龄阶段的不同而异,年龄越大,每千克体重需水量相对少。
美国提出正常人水的推荐摄入量为:
1.5mL水/kcal,此量包括一般性活动、出汗及溶质负荷等的变化。
表2 各种组织器官的含水量(以单位重量记)
年龄 | 每日需水量(ml/kg) |
1周~1岁 | 120~160 |
2~3岁 | 100~140 |
4~7岁 | 90~110 |
8~9岁 | 70~100 |
10~14岁 | 50~80 |
成年 | 40 |
指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有机物在生物体内氧化时产生的水。
①每100g糖氧化时可产生55mL水;
②每100g脂肪氧化时可产生107mL水;
③每100g蛋白质可产生41mL水。
普通食谱中每产生100千卡能量,可代谢产生12mL水。
【运动中水代谢的特点】
出汗率高,出汗量大;呼吸道失水量大;尿量减少;代谢水生成增加。
【运动性脱水】
人们由于运动而引起的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特别是钠离子)的丢失过多;
儿童的身体表面面积相对于他们的体重较大,这对排热系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因此儿童容易通过体表散热。但是也正因为这一点,儿童不能长时间在阳光下暴晒。
儿童每公斤身体重量的代谢能力相比成人要高。这就说明儿童的每公斤体重会产生更多的能量,同时对能量的排放也有更高的要求。
人体内的排汗机制一般会根据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育成熟,因此在儿童的排汗机制发育成熟之前,其身体温度会比成人稍高。
日常建议根据根据每公斤身体重量,每两小时补充至少8毫升的水。例如:一名体重为40公斤的儿童,2小时运动所需要补充的水分约为320毫升。
在运动期间,根据每公斤身体重量,应当有规律的每15-20分钟补充大约3毫升的水分,当然补充水分的多少也取决于个人身体内的排汗能力。
室内环境相对恒温,但是也要注意不同的地区和季节由于环境湿度的差异,导致水分的丢失也会增多。
温度 | 常温或者温热。 |
量 | 可以根据体重计算,在运动前后体重每丢失1公斤,补充1升水。 |
时间 | 在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即可; 少量多次补充,每次一大口或者吸管杯三次吸水。 |
内容 | 运动时间30分钟以内,纯水即可; 运动时间大于30分钟,纯水加含糖饮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