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轻人觉得
骨质疏松是个老年病
与自己无关
但实际上
人体的骨头强度从
35岁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
你知道骨质疏松该怎么预防吗?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骨质疏松症到底是什么?
生活中哪些不良习惯容易增加患病风险?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它的主要特征是骨矿物质含量低下、骨结构破坏、骨强度降低、易发生骨折,是中老年最常见的骨骼疾病。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骨质疏松多发于绝经后的女性和老年人身上,而继发性骨质疏松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
疼痛、驼背、身高降低和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特征性表现。但有许多骨质疏松症患者在疾病早期常无明显的感觉,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直接后果,轻者影响机体功能,重则致残甚至致死。
吸烟会让髋部骨折的发生风险翻倍。过量饮酒也会增加骨折的风险。
体重指数(kg/m²)=体重(kg)/身高²(m²)。如果小于18.5就属于体重过低,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
日常饮食如缺乏钙、蛋白质、新鲜蔬菜水果,将不利于骨骼健康。“营养不良”是老年人面临的主要问题,他们跌倒和骨折的风险更高。
低维生素D水平的情况很常见,尤其是不常去户外活动的老年人。
缺乏身体活动会导致骨骼和肌肉的流失。不爱运动的人会更容易发生髋部骨折。
有跌倒倾向的人骨折的风险更高。
奶制品、豆制品和绿叶菜是补钙三宝。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人每天吃 300 克奶制品,也就是 1 盒(约 220~250 毫升)纯牛奶加一盒(约 110~130 毫升)酸奶就够了。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吃 20~25 克大豆或对应的豆制品。豆制品里,北豆腐、豆腐干 / 丝 / 皮 ,钙含量都很丰富。
吃绿叶菜补钙,最重要的是烹调前沸水焯一下,这样可以去除大部分影响钙吸收的草酸。
肉、蛋、奶、豆都是优质蛋白的良好来源。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畜禽肉和鱼虾肉都是每天吃 40~75 克,如果做不到每天都吃,隔两三天吃也可以,长期来看均衡就好。至于蛋,建议每天吃 40~50 克,约 1 个蛋,水煮蛋或蒸鸡蛋羹是最推荐的吃法。
控盐是为了控制盐里的钠,所以日常烹饪时,可以选择高钾低钠盐。
如果没有饮酒习惯,就别喝酒。如果不得不喝,男性和女性每天的酒精摄入建议分别不超过 25 克和 15 克。
吸烟,尤其是青少年吸烟也极易导致骨密度降低、骨皮质变薄,更容易出现骨质疏松。
很多碳酸饮料都含磷酸,而人体基本不缺磷,摄入过多反而会增加钙流失。
很多碳酸饮料的糖含量也高,会增加龋齿和肥胖风险,还是尽量少喝。
晒太阳可以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从而促进肠道的钙吸收。建议上午11时至下午3时,尽可能多地暴露皮肤于阳光下晒15-30分钟。在享受阳光的同时也要注意避开强光以免晒伤。
减少久坐和视屏(观看电视,使用电脑、手机等)时间。每天累计至少1小时中等强度及以上的运动,保证充足的体育活动,培养终身运动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