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异常通常悄无声息,却在不知不觉中堵塞一根又一根血管。
中国高血压调查研究组2019年公布的研究结果显示,我国35岁以上人群中,血脂异常患病率达34.7%。

血脂异常与否,主要看四项指标: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血脂是血液中脂类物质的总称,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其中,胆固醇分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临床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通常作为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重要指标之一。
以下任意一种情况,都属血脂异常 |
---|
血脂四项
| 总胆固醇
| >5.2毫摩尔/升 |
甘油三酯 | >1.7毫摩尔/升 |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 >3.4毫摩尔/升 |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 <1.03毫摩尔/升 |
注:如患有心血管疾病,就应听从医生建议,更严格地控制这4项指标

它是指血清中各种脂蛋白所含的胆固醇,即结合胆固醇和游离胆固醇的总和,正常成人的总胆固醇应为2.83~5.2毫摩尔/升。
由于血清中的胆固醇基本上是以结合状态存在于脂蛋白中,所以它主要代表结合的胆固醇。
总胆固醇不能反映各种脂蛋白的多少,所以就不能确切地反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多少,因此不能单独作为判断动脉粥样硬化危险性大小的准确指标。
血清甘油三酯的正常参考值为0.45~1.69毫摩尔/升,它的水平受年龄、性别和饮食的影响。
只要饮食中摄入的脂肪多一点,甘油三酯水平就会升高;反之,降低高脂食物摄入,偏素饮食,该数值就会下降。
而且,甘油三酯升高多见于存在家族性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患者,以及继发于糖尿病、甲减、肾病综合征、胰腺炎、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者。
甘油三酯降低,常见于甲亢、肾上腺皮质功能降低、肝功能低下、慢阻肺等人群。
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过多,会聚集在血管内皮损伤部位。
久而久之,在血管内膜下形成黄色小米粥样沉积,这就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也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病理基础。
在四项指标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动脉硬化的最主要危险因素。因此,定期检查血脂,管理好危险因素是有效预防该病的关键步骤。

没有任何心脑血管病和高危因素的人,坏胆固醇最好降到3.4毫摩尔/升以下;
有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肥胖的人,最好降到2.6毫摩尔/升以下;
有冠心病、心梗、心脏支架、心脏搭桥、心绞痛、脑梗、严重颈动脉斑块的人,最好降到1.8毫摩尔/升以下。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又称为好胆固醇,主要在肝脏合成,是一种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白,可将胆固醇从肝外组织转运到肝脏进行代谢。

其理想范围为1.03~1.55毫摩尔/升,运动、饮酒、服用避孕药后,该指标都可能升高,不爱运动、遇到应激事件时可能低于正常值。
坚持良好的运动、饮食习惯,控制体重,可使该指标升高,也是护心的基础措施。
血脂化验单上出现“↑↓”,确实代表异常。但化验单上没出现“↑↓”,并不意味着健康。
临床上,经常有患者医生:“我血脂不高为什么让我吃降脂药?”
事实上,虽然化验单上注明了各项指标的正常值范围,但需要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不同人相对安全的胆固醇水平不同,举例说明:
小B:已发生冠心病,或同时患有高血压与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过1.8毫摩尔/升就要治疗。
小C:患有糖尿病,他的这一指标不应超过2.6毫摩尔/升。
小D:已确诊冠心病与脑梗,无论胆固醇化验结果如何,均应服用他汀类降脂药。
所以,患者不要因为化验单中各项血脂参数均在正常范围内,就认为“血脂正常”,也不要因为一些指标低于“正常值”而自行停药。
拿到血脂化验单后一定要找医生咨询,由医生确定是否需要用药。
血脂水平与心血管风险的发生具有累积效应。
35~55岁的中青年人,即使胆固醇水平只是轻微超标,如果不加干预,每过10年,罹患心脏病的风险也会增加39%。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刘健告诉《生命时报》记者,45岁以下人群的血脂水平与长期心血管疾病风险升高密切相关,因此大家应及早关注血脂。
大部分人血脂异常是由于饮食不健康所致,比如吃得太甜、太油腻、嗜酒。
想要维持稳定的代谢和血脂,降低各种慢性疾病发病风险,日常饮食要做到营养均衡。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健康成年人每天应摄入谷类200~300克,其中包括全谷物和杂豆50~150克,薯类50~100克,蔬菜300~500克,水果200~350克,肉类120~200克,且肉类最好选择鱼、禽、瘦肉等。
进食量过大,多余的热量就会储存在体内,增加体重和血脂水平。建议大家通过饭前喝杯水或喝汤、吃饭时细嚼慢咽等控制食欲,减少饭量。
高血脂人群的饮食要低脂低糖,但绝不能完全不吃肉或碳水类食物。在选择动物性食物时,可尽量避免肥肉、猪油、蛋黄、动物内脏等胆固醇含量较高的肉类。
主食也可依据升糖指数来判断,升糖指数越高,刺激胰岛素分泌越厉害,对血脂的影响越大。
一般粗粮的升糖指数比纯淀粉的主食低,大家在主食中要适当增加粗粮的比重,或在食用淀粉类主食时搭配蔬菜,也有助于控制升糖指数。
除了控制饮食以外,也鼓励患者多运动,通过控制体重来降低血脂水平。
适当运动增加热量消耗,避免久坐不动,养成运动习惯,多做一些消耗热量的有氧运功或抗阻训练。

吸烟、喝酒与血脂升高有着密切联系。
不吸烟的人最好永远远离香烟;吸烟成瘾的人,应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采取更有效的方法戒除烟瘾。少喝酒精饮品,可用水、茶、咖啡或牛奶代替。
人在精神高度紧张时,身体会分泌大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应激状态,血脂升高可为应激状态补充热量,但时间一长就会危害健康。
已确诊为高血脂症的人,在坚持健康生活方式的同时,要坚持服用他汀类降脂药,切不可用用停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