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平煤神马集团总医院!
联系电话:0375-2799061
1954年10月建院
国家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
国家三级综合医院 A 级方阵
总医院官方微博
总医院官方抖音
总医院官方公众号
总医院官方服务号
媒体聚焦
平顶山日报: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井鹏程:ICU病区争分夺秒的“奔跑者”
发布时间:2025-07-10 17:09:51
浏览次数:24

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井鹏程:ICU病区争分夺秒的“奔跑者”

 

image.png井鹏程在查房

77日,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重症医学科(ICU)门外寂静无声。休息区的家属凝望着那扇紧闭的大门——门内,该科副主任医师井鹏程与医护人员正穿梭在病床之间,时而俯身查看患者生命体征,时而根据监测数据调整治疗方案,每一个动作都透着专注与严谨。

在这里,每一秒都可能决定生死。”41岁的井鹏程已经在这里奋战了17个春秋,挽回了500余名急重症患者的生命,从青年医师成长为我市重症医学领域的骨干力量。作为河南省分子与感染免疫学会常务委员,他先后获得平顶山市优秀医师等多项称号,用专业和坚守为患者筑起生命的最后防线。

生死竞速:守护危重症患者生命曙光

患者指标稳定,恢复情况良好。下午4点的ICU探视时间,井鹏程向刘女士的家人介绍病情。

要不是井医生,我妹妹可能已经不在了。家属的话语中充满了感激。

这份感激,源于一次院内的生死营救。一次住院检查途中,刘女士在CT室外突发病情恶化,面色苍白,呼吸困难。千钧一发之际,恰巧在场的井鹏程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去实施人工呼吸,为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抢救时间。

这样的生死竞速,在ICU是常态。进了ICU的病人,都是脚踩在悬崖边的。井鹏程说,哪怕只有一线希望,我们都会拼尽全力,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因为每一个危重症患者背后,承载的都是一个家庭的期盼。

去年深夜,一个不满20岁的年轻人因意外从高处坠落,伤势极其危重:颅骨骨折、严重脑出血、多发性肋骨骨折、肺挫伤、双下肢粉碎性骨折、骨盆骨折……送入ICU时,他意识不清、休克、血压极其不稳,生命微弱如风中残烛。

求求你们救救他,他是我们唯一的孩子……”患者父母瘫软在地,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砸在地上,每一滴都刺痛着井鹏程的心。

抢救刻不容缓。井鹏程团队迅速对患者启动生命支持: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实施目标导向的精准液体复苏、紧急抗感染、快速输血补液以稳定循环。在竭力维持患者基本生命功能的同时,神经外科、普外科、骨科等科室专家迅速进行多学科会诊,协作制定周密的治疗方案。经过数次高难度手术,团队齐心协力,最终将这位年轻患者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患者父母紧握医生的手,久久说不出话,只有眼泪诉说着无尽的感激。

不负重托:筑牢生命最后一道防线

这样的生死救援,不仅考验着医生的责任心和应变能力,更离不开医院先进的医疗技术支撑。今年1月的寒风里,一位甲型流感病毒性肺炎患者被紧急推入ICU。彼时他已陷入昏迷,胸廓剧烈起伏却吸不进一丝有效氧气,氧饱和度断崖式下跌,血气分析单上氧合指数50”的数字像块巨石,压住所有人的心脏——这意味着他的肺部几乎丧失了换气功能,再加上多种基础疾病缠身,属于极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井鹏程果断启动ECMO(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当暗红色的血液经人工肺重新变得鲜红,缓缓流回患者体内时,监护仪上的氧饱和度终于开始缓慢爬升。

治疗远未结束。就在患者病情稍有改善时,肾功能却突然急剧恶化。井鹏程立即在ECMO支持的基础上,串联起血液透析设备,两台机器日夜运转,医护人员轮班守护在病床前,时刻监测各项参数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经过30个日夜的坚守,患者终于转危为安。直到患者被转入普通病房,井鹏程紧绷的心才终于放松。

“ICU是离死亡最近的战场,也是见证生命奇迹的地方。医务人员不仅要练就熟练操作ECMO、呼吸机等精密仪器的硬本领,更要在病情瞬息万变时果断判断何时启动这些设备、如何平衡它们与其他治疗的关系。井鹏程感慨道,ICU病房里除一般临床监护和诊疗技术外,还要能开展心肺复苏术、人工气道建立与管理、氧疗与机械通气技术、纤维支气管镜技术、深静脉及动脉置管技术、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胸腔穿刺引流术、持续血液净化技术、床旁超声监测、体外膜肺技术等,每一项技术都可能成为拯救生命的关键。

要掌握这些高精尖技术,背后是日复一日的学习和积累。重任在肩,井鹏程从未停下学习的脚步。从ECMO的最新抗凝方案到血流动力性监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等操作,他的笔记本上记满了密密麻麻的笔记。医学在进步,救命的技术也在更新,我们多学一点,患者就多一分胜算。(本报记者 燕亚男 文/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