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诊疗 守护重症患儿生命之光
——记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儿科副主任王润智
王润智在为患儿检查病情
儿童重症监护室(NICU、PICU),是专门针对危重病患儿进行集中监护和治疗的特殊病房。在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以下简称总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该院儿科副主任王润智凭借精湛的医术和无私的爱心,一次次为重症患儿点亮生命之光。
“孩子呼吸急促,经皮氧饱和度偏低,听诊双肺有湿啰音,需要立即用呼吸机治疗。”1月16日,王润智对监护室的婴儿逐一体检。一个个保温箱里,躺的大多是刚出生的婴儿。王润智轻轻抚摸孩子们的头和背部,安抚他们的情绪,同时给孩子们进行听诊和触诊。
“每一秒都关乎生死,每一次决策都需精准无误。”从医26年,王润智始终秉持科学严谨的态度,不断学习最新的医疗知识和技术,将科学诊疗的理念贯穿于每一次救治中,尤其擅长早产儿、新生儿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等疾病的治疗。
创新技术为早产儿搭建生命通道
之前,新生儿输液大多需要在头、手和脚部扎针,由于血管纤细、薄弱,极大增加了输液治疗的难度。“脐静脉置管技术是将导管插入新生儿脐带的脐静脉中,通过导管进行输液、输血或药物输注的方法。”王润智说,该技术可以减少外周静脉穿刺的次数,为出生后外周静脉穿刺困难的新生儿迅速建立脐静脉通路,减轻新生儿的痛苦,并降低发生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风险。
为掌握该项先进技术,王润智曾前往北京、郑州等地进修学习,截至目前已有近10年的临床经验。“住进儿童重症监护室的患儿几乎每天都需要输液,这项技术降低了孩子因反复穿刺造成感染的概率,提高了新生儿的成活率。”王润智说。
针对一些高危产妇,王润智会全程陪护,以免在生产中发生意外。
赵女士患有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糖尿病,产下的婴儿没有自主呼吸,经紧急抢救,呼吸机辅助呼吸下被送入儿童重症监护室。经检查,患儿的血糖非常低,王润智立刻为患儿静脉推入葡萄糖,但患儿的血糖仍不能维持正常。王润智解释,对婴幼儿来说,严重的低血糖可能导致新生儿出现不可逆的脑损伤。
“患儿的血糖不能维持正常,但是通过外周静脉长时间输注高浓度的葡萄糖,可能会引起静脉炎等不良反应。”王润智当即决定采用脐静脉置管技术,尽力使患儿的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经过综合抢救治疗,一周后,患儿呼吸困难等症状消失,血糖水平也恢复正常。
截至目前,王润智通过该技术为200余名患儿带来生机。在她的引领下,该科室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很多重症患儿在这里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救治,重新获得了健康和希望。
精准治疗让早产儿迎来曙光
一些早产儿和糖尿病母亲生产的婴儿,出生后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呻吟、吐沫等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症状,需要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治疗。传统的技术是经口或鼻进行气管插管后将药物注入肺内,可能对婴儿造成一定损伤。
在医学领域,每一个微小的创新都可能为生命带来转机。经过学习和创新,王润智通过LISA技术,用一根非常细的软管插入患儿气管内,不仅缓解了患儿的不适症状,还降低了损伤风险。
“这个技术很难,管子太细、太软,再加上孩子会反抗,都增加了操作难度。”王润智说。
去年底,一名产妇生产了一名体重1.4公斤的男婴。孩子出生后就出现吐沫、呻吟、呼吸急促、全身皮肤发紫的症状,被确诊为早产儿合并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需要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治疗。
患儿因口腔狭小,暴露喉部困难,最小号的气管插管插入也非常困难,为了确保及时为患儿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王润智与团队成员紧密合作。一名护士扶住患儿的头部,通过经鼻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避免缺氧的发生,在大家的通力配合下,王润智轻柔、迅速地将LISA管插入患儿的气管,为患儿及时补充了肺表面活性物质。
手术后,患儿的呼吸困难症状立即得到了改善,面色也逐渐变得红润。这一成功案例不仅证明了LISA技术在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方面的有效性,也彰显了王润智在医学创新方面的卓越能力。
“面对复杂病例,医生需要不断学习和创新,以寻求最佳的治疗方案。”王润智表示,LISA技术的成功应用离不开团队的合作。
人文关怀获患儿家属赞誉
王润智深知,重症患儿不仅需要先进的医疗技术,更需要来自医护人员的关爱和陪伴。因此,她始终将人文关怀贯穿于日常工作中,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为患儿及其家庭带去温暖和希望。
“在这里,家人只能定期隔着玻璃探视患儿,大多家长是焦虑不安的。”王润智说,曾经有一名新生儿住进儿童重症监护室后,家长一天要咨询好多次才放心。为了减轻家长的忧虑,王润智加上患儿母亲的微信,每次都分析、解答患儿病情半个小时。在王润智的细心照料下,患儿顺利出院,家长专程送来锦旗表示感谢。直到现在,患儿母亲还会隔三岔五发些孩子的照片和视频,向王润智报平安,感谢她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我也是一名母亲,所以更懂得换位思考。”王润智说。
王润智以卓越的医术和不懈的创新精神,成为儿科领域的佼佼者。如今,她不仅是河南省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还是河南省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急救学组委员、河南省呼吸与危重症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委员、河南省医学会罕见病学分会委员。 (本报记者 王亚楠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