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总医院病理科获评省重点培育学科、平顶山市病理质控中心。今年,随着各市(区)、县级医疗机构启动病理专业建设,全市免疫组化质控管理培训班终于顺利开班。“病理质控,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培训工作。”杨宝军说,总医院病理科会扛起推进全市病理质控的重任,锻炼诊断“金标准”,为鹰城及周边百姓的精准诊断保驾护航。
为何免疫组化的质控标准化这么重要?平顶山市病理质控中心主任、总医院病理科主任杨宝军说:“疑难病理诊断离不开免疫组化,免疫组化要求正确的标本前处理、合格的试剂、熟练的病理技术人员进行免疫组化染色、高年资的病理诊断人员对免疫组化切片进行判读,然后再综合HE常规切片染色、临床信息等作出正确的病理诊断,免疫组织化学的标准化是其诊断成功的关键。”
1994年,总医院病理科于全市最早开展免疫组化项目,走在全市甚至全省前列。该科每年在全国和省实验室室间质评中名列前茅,获得了国家卫健委病理质控评价中心实验室认证资质,是全省地市级医院首个可以独立完成基因样本采集、基因检测、数据采集、分析和解读完整过程的一流基因检测平台。2018年,该科EGFR基因突变检测室间质量在欧洲分子遗传实验质控网(EMQN)获得国际认证。
杨宝军说,病理诊断作为现代医学的基础,它的质量也决定着现代医学的质量。以免疫组化检测为例,最基本的标本前处理会受标本离体时间、固定液的种类、固定液的量及固定时间等影响,中间环节包括人员的培训、抗体的选择、试剂的有效性能验证,到对切片的正确判读分析等均与最终报告的准确性有关。这么多环节如果不标准化,最后结果会受很大影响,所谓失之毫厘,谬之千里。
“病理质控的环节需要不断规范、提高质量,以达到高水平,才能满足诊断的需要。”杨宝军表示,多年来,总医院病理科时时瞄准国际病理质控的认证标准,在质控方面对自己严要求、高标准。
癌症是人类健康最大的威胁之一。近年来,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在癌症治疗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与分子病理学诊断的特殊优势密切相关。
在总医院病理科,获得国际权威质控机构认证的EGFR基因突变检测,就为携带EGFR基因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靶向用药提供了可靠保证。当前EGFR检测、EGFR/ALK/ROS1常规三基因检测已成临床共识,所有的肺腺癌患者不管临床症状如何,都应常规进行EGFR/ALK/ROS1三基因检测,这些分子检测均已在总医院病理科开展。为满足临床患者治疗的需求,近年来,总医院病理科在开展EGFR/ALK/ROS1联合检测的基础上正式开展包含以上三基因在内的肺癌十基因检测项目。十基因一次完成检测,既节省样本使用量又缩短检测周期,尤其适用于肺癌穿刺小标本。
此外,该科还开展了免疫荧光原位杂交(FISH)HER2检测(用于乳腺癌及胃癌的靶向药物选择),为HER2阳性(过表达或扩增)的乳腺癌,提供精准的临床诊疗依据;开展了BRAF基因检测,在甲状腺细针穿刺标本中,如果BRAF突变阳性,几乎就可以确诊为甲状腺乳头状癌;HPVE6E7作为HPV筛查的补充,可以提前检测感染人乳头状瘤病毒的状态,通过积极干预,预防其向高级别病变或宫颈癌的进展。
除了癌细胞的检测,总医院病理科开展的“神奇”检测还有很多,例如结核病的基因检测、布氏杆菌的基因检测、孕妇对叶酸的基因敏感度检测、产妇临产前的B族链球菌的检测等,基因检测不仅为特殊患者的个体化用药治疗提供了精准依据,更为可能发生致命性危险的病菌提供了“预警”,让临床治疗更加兼具个体化、科学化。
杨宝军说,为临床提供精准诊疗依据是病理科的“使命”。总医院打造的高质量基因检测平台为鹰城精准医学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鹰城以及周边地区的患者受益。